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,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。为更好地适应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要求,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,我于今年上半年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小学体育教师专项进修班。此次进修不仅让我系统学习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,更在实践中找到了突破教学瓶颈的方向。现将进修情况总结如下:

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,新课标明确提出“以学生为中心,促进全面发展”的教学目标,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然而,在实际教学中,我常面临以下困惑: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?怎样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?如何科学评估学生的运动表现?这些问题促使我主动寻求进修机会,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,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,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体育课堂。

本次进修围绕“理论+实践”双主线展开,内容涵盖新课标解读、教学方法创新、学生体质管理等多个维度,以下是重点学习的模块及收获:
通过专家讲座与小组研讨,我对新课标提出的“运动能力、健康行为、体育品德”三大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例如,“运动能力”不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,而是强调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;“健康行为”注重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,而非短期成绩的提升。这些理念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目标——从“教会学生动作”转向“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”。
进修期间,我接触了多种创新教学方法,其中最具启发的是游戏化教学与分层教学。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趣味性强、规则明确的体育游戏(如“障碍接力赛”“定向寻宝”),让学生在玩中学,有效解决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;分层教学则针对不同体能水平的学生设置差异化任务(如跳绳分为基础组、进阶组、挑战组)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。此外,我还学会了利用智能设备(如运动手环、体测APP)实时监测学生心率、步数等数据,让教学反馈更精准。
进修班组织了多次实地考察,走进当地知名小学观摩优质体育课。印象最深的是某校的“融合式体育课”——将传统文化(如武术、太极)与现代体育项目结合,既传承了文化,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。这让我意识到,体育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,而应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与文化特色,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。
学以致用是进修的价值所在。回到工作岗位后,我将所学方法立即应用于课堂,取得了显著效果:
尽管进修带来了诸多改变,但我仍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:
针对以上问题,我计划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:一是申请学校支持,完善体育器材配备;二是阅读心理学书籍,学习沟通技巧;三是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,开发跨学科体育课程。
此次进修是我专业成长的重要里程碑,也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未来一年,我打算:
我相信,只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实践的勇气,一定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、家长信任的优秀体育教师,为培养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少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结语:进修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通过这次系统学习,我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,更坚定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。未来,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,不断探索体育教学的无限可能。
(注:文中配图为进修期间拍摄的培训场景、课堂实践及学生活动瞬间,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详细图文资料。)